2005年2月16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八版:看法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给青少年一个良好的语境
  [核心提示]   
  现代社会,信息十分丰富,大量的信息通过各种方式涌向社会。各种信息通过口语、文字、图像等途径表达出来,青少年是一群特殊的受众。因此,给青少年怎样的语言环境,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身心健康,本期《看法》特请嘉宾从法治的角度来谈谈怎样给青少年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新闻背景]
  影响青少年语言健康的四大因素
  流行歌曲
  歌词一旦插上音乐的翅膀,其流传之广,影响之大,是小说、诗歌无法比拟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一些流行歌曲的歌词却不合逻辑,文理不通,语病多多,浑身硬伤,惨不忍睹。有一首上榜金曲叫《垃圾场》,这样唱道:“我们生活的世界像一个垃圾场/人们像虫子一样在里面你争我抢/吃的都是良心拉的都是思想……”,如此《垃圾场》散发出来的“异味”,不是环境污染是什么?这种粗俗、荒诞的歌词不仅污染了语言环境,而且毒害了青少年的思想。
  网络语言
  “泥表酱紫PMP,小心偶给泥彩色笔。”看了这句话,你是否会感到摸不着头脑?“3166啦”、“倒ing”、“大虾菜鸟很S”,生活中,听了这样的话,你是否会感到莫名其妙?但对于网友来说,这只不过是最普通的网络语言罢了。用数字“88”表示再见,把汉字和英文夹杂使用,这些不规范的用语往往被青少年认为“新潮”、“个性”而广泛流传,甚至出现在不少学生的作业本上。不少语文老师呼吁,学校要负起引导学生规范使用语言的责任,既要引导学生区分网络语言的“时尚”,又要强化现代汉语的规范使用。
  成人口头禅
  因为不愿洗澡,3岁小男孩脱口而出:“他妈的,我不洗。”这让母亲惊讶不已。幼儿园里,两个男孩打架,一个骂“你这个傻×”,另一个也不甘示弱,骂道“×他妈”,而这些粗口、脏话恰恰都是家长们的口头禅、顺口话。有的家长平时说话不注意,随口说出一些粗话、脏话,或是两夫妻在发生口角时,什么样的下流话都说出来,小孩这些话听多了,自然而然地也学会了。看来,要净化青少年的语言环境,还得先从大人自身做起。
  广告用语
  小学生聪聪作文本上的错别字越来越多了,什么“穿(川)流不息”、“一明(鸣)惊人”等,聪聪为此感到很迷茫,电视上都是这么打出来的,为什么老师却说不对呢?打开电视,广告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其中不少广告用语正围剿、肢解着我们习惯的语言,或使其改头换面或抽筋断骨,如牙膏广告:“牙(哑)口无炎(言)”;药品广告:“无胃(微)不治(至)”、“咳(刻)不容缓”;食品广告:“食(十)全食(十)美”;摩托车广告:“骑(其)乐无穷”、“乐在骑(其)中”等举不胜举。这些畸形的广告语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学习语言,扰乱了他们对语言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本报记者 仇健
    
  [嘉宾观点]
  青少年语言环境的忧患
  《浙江工人日报》副总编辑 俞柏鸿
  中国的语言文化可谓博大精深,不仅凝结了先辈们的智慧和汗水,更经过数千年历史的洗礼,形成了适合不同年龄段、不同人群的特定语言。
  就青少年语言来说,它源自于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名人故事、寓言传说、古人名句及谚语俗语等,非常具有个性特色。
  现代社会,铺天盖地、泥沙俱下的媒体语言、网络语言和影视语言及广告语言无孔不入,渗透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尤其是青少年,“享受”这些语言仿佛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畸型的语言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认识、生活方式和言行举止,后果难以估量。
  ——有一个刚懂事的小孩,不爱吃饭,父母就带他上儿童医院。老医生告诉孩子不好好吃饭就会营养不良时,小男孩脱口一句:“爷爷,那我是不是该喝点男士营养液?”
  ——一种语言俚俗,宣泄着稚嫩牢骚的“痞子童谣”,时下在各中小学校广为流行。如:“上学苦,上学累,上学还得交学费。”“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等等。
  ——现在青少年学生还在使用一些“标新立异”的语言。表示好,说是“超好”;表示恶心,说是“狂恶”。甚至还有“酷毙”这样莫名其妙的用词。仿佛使用另类语言,成了一些青少年彰显个性的方式。
  青少年思维活跃,不拘一格,创造力和想像力都相当旺盛,但青少年对事物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有极强的模仿能力。
  青少年正是打语言基础的阶段,他们今天的语言,就是明天中国语言的未来。关注青少年的用语规范和语言环境,应该摆到拯救民族语言的高度来思考了。
  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只有全方位净化社会语言环境、家庭语言环境和媒体语言环境及网络语言环境、广告语言环境,才能真正净化青少年的语言环境。
    
  保障有法律 执法是关键
  浙江五联律师事务所律师 沈宇锋
    我国对于规范语言文字有独立的法律予以调整,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该法规范的对象就是语言和文字的形式,即要求语言要用普通话,文字要使用规范汉字。除了该法之外,目前我国社会语言环境的法律保障体系主要还是由各部门法中的相关法律条文构成的。
  首先,对于个人之间的言语对话,我国法律并没有十分明确的法律规范加以约束,这部分的语言环境主要是由社会道德标准调整的。但我国《刑法》第246条也有关于侮辱罪与诽谤罪的条文规定。由此可见,个人之间的言语对话虽然属于道德范畴,无需法律调整,但若言语过分恶俗,导致严重后果的,也应通过法律调整并进行处罚。
  其次,是关于电脑网络的语言环境问题。针对电脑网络的特殊性,国务院专门制定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对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的网络语言作了规范。同时,针对接受网络信息服务的普通上网单位和个人,我国也制定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予以规范。
  再次,我国《广告法》针对规范广告用语也有明确规定,其中第7条规定:“广告内容应当有利于人民的身心健康,促进商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利益。”该规定规范了广告用语的范围,使其不至于破坏社会语言环境。
  最后,关于影视图书,我国也有明文规定用以规范其中的语言文字的使用,如《电影管理条例》、《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和《出版管理条例》。这对保证我国影视图书等文化产品中语言文字的规范性,保障健康文明的语言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国对于社会语言环境的法律保障还是比较健全的,但问题在于,青少年并没有处在一个相对健康、文明的语言环境中,特别是不良的网络环境与非法音像文化产品对于青少年的影响。笔者认为,从目前的情况看,执法才是关键,去年公安部等14个单位和部门联合开展的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专项行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净化了网络环境。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执法例子。我国对于社会语言环境的法律保障并不是无法可依,而是执法不严。如果能对不健康的、破坏社会语言环境的违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特别是从对青少年影响较大的网络及音像图书着手,那么我国青少年就能在一个健康文明的语言环境中成长。
    
  [权威意见]
  切实保护青少年语言环境
  共青团杭州市委副书记、市未保办主任 黄海峰
    去年,共青团杭州市委为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文化环境,举行过一次社区青少年文化艺术节。在组织这次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就深刻地感觉到现在青少年的语言环境亟待得到净化。像有些儿歌,内容不但低级无趣,在语言上也有许多误导、扭曲。青少年正处于由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期间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热衷于追新猎奇,虽然具备了一定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取向,但由于其知识面的局限性、片面性和表面性,往往对是非、善恶、美丑、时尚缺乏系统全面的价值判断,易受到不良语言文化的负面影响。
  团市委一直在积极地探索各种有效形式来净化青少年的文化环境,包括语言环境,但是这项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需要充分动员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的力量,构建三位一体的青少年保护体系。
  首先要强化社会综合治理,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语言环境。新闻出版等部门要严格审核图书刊物的出版发行,尤其要加强对规范用字、用语、用标点符号的审核把关,坚决打击非法出版物品。工商、城管、广电等部门要重点抓好公共场所和传播媒体的广告用语检查工作,对不符合规范用语的文字要坚决取缔。教育部门要建立图书刊物校园准入制度。坚决把那些在用字、用词、用语上存在错误的图书刊物抵制在校园外。文化部门和文化工作者要大力加强文化产品的规范创作,用正确生动的语言教育感染青少年。
  其次要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对青少年进行综合教育。要建立和完善社区青少年舆情跟踪机制,切实了解青少年的思想动态和文化需求。要通过开展“五好家庭”等评选工作,倡导家庭文明用语,减少家长不良用语对青少年的影响。要在校园内广泛开展规范用字、规范用语等活动,切实发挥学校文字教育的主阵地作用。社会各界要进一步重视对青少年良好语言环境的营造,成年人要率先垂范,成为青少年的榜样。
  同时,各级团队组织要通过各种活动载体,在引导青少年规范用语和深化社会语言环境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要大力开展“青少年网络文明行动”,引导青少年正确、适度、文明上网,帮助青少年辨别认清网络不良信息和用语;要广泛组织青少年开展新时期儿歌、童谣创作活动,着力营造现代、健康、活泼的青少年文化;要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协助有关职能部门对网吧、文化出版物市场、公共场所用语规范等检查和纠错活动,为青少年努力营造良好的语言和成长环境。